TURBO PASCAL语言实验指导书
1.1系统特点和配置
1.特点
TURBO PASCAL 是美国Borland公司推出的一种强力高效的PASCAL语言编译系统。
它之所以获得了用户的广泛欢迎,就是因为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编译速度快。它的编译速度由通常的编译系统的分钟级降到了秒级。
(2)系统功能强。TURBO PASCAL(5.5)系统提供了230多个预定义子程序,功
能齐全,使用方便灵活,大大增强了其通用性,并已成为微机程序设计中卓有成效的开发环境和工具。
(3) 工作环境好。TURBO PASCAL提供了一个设计精巧、方便易学的集成环境ID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它集编辑、编译、连接、运行、调试、查错、求助等功能于一身,采用多窗口技术、多级菜单驱动、上下文敏感式求助,可方便地进入操作系统状态并返回,有良好的输入输出陷阱控制和完善的交互式编辑功能,使编辑和修改源程序特别方便。
2.系统配置
TURBO PASCAL要求的系统资源很小。5.5版本经过整理后的系统文件只有如下七个:
TURBO.EXE 集成环境主工作文件
TURBO.TPL 系统库文件
TPC.EXE (独立)编译程序
GEAPH.TPU 图形单元
BGIDRIV.TPU 各种图形接口卡的驱动程序单元
BGIFONT.TPU 各种字体显示驱动程序单元
BGILINK.TPU 各种接口连接单元
总共只占342K字节(6.0及以上版本稍为大一些,功能稍为多一些)。所以,几乎所有的微机(包括286、386、486、586等)都可以使用TURBO PASCAL。TURBO PASCAL一般要求有两个驱动器(一个软盘和一个硬盘,实际上只有一个3寸软盘也可以运行),对显示器也无特殊要求(单色、彩色均可),也不要求有鼠标器。
TURBO PASCAL 是基于DOS平台的编译系统,它要求在计算机上安装DOS2.0或更高的DOS版本。
1.2进入TURBO PASCAL
TURBO PASCAL 的主工作文件是TURBO.EXE,可以用如下两种方法启动工作:
1. DOS平台进入TURBO PASCAL(假设TURBO.EXE就在当前目录下)
在DOS提示符下键入命令
C:\>TURBO 或者A:\>TURBO并回车
2. 由WINDOWS平台进入TURBO PASCAL
由WINDOWS平台进入TURBO PASCAL有以下两种方法:
(1)从桌面上选择“开始”→“程序”→“MS-DOS方式”菜单,进入“DOS方式”窗口,在此窗口使用前面提到的DOS命令,进入TURBO PASCAL环境。
(2)通过“资源管理器”找到存放TURBO PASCAL系统的文件夹,再找到TURBO.EXE文件,然后双击此文件名,或单击此文件名后再击右键,选择弹出菜单中的“打开”。
系统启动后便进入TURBO PASCAL集成环境,屏幕上将显示如图_1的画面:
图-1 集成环境主界面
1.3 TURBO PASCAL的工作窗口
在图-1所示的初始界面中,屏幕中间双线框内显示的是软件版本信息,按ESC键或其它任意键,此信息即刻消失,并进入主菜单选择状态。屏幕顶行是TURBO PASCAL提供的主菜单,它有七个功能选择项:File(文件功能)、Edit(编辑功能)、Run(运行功能)、Compile(编译功能)、Options(选择功能)、Debug(调试功能)、Break/Watch(中断或监视功能)。屏幕顶行的下面是编辑(Edit)窗口,再往下是监视窗口(Watch)。使用功能键“F10”可以使用户在主菜单功能和编辑窗口之间进行切换。当编辑器被激活后,用户便可以在编辑窗口中输入和编辑自己的源程序。在编辑窗口进行输入或编辑源程序时(不管光标在什么位置),只要按一下功能键F10便可进入主菜单的选择状态(此时编辑窗口中的光标消失,主菜单中的某一项被光条罩住)。当光条罩住某项时即表示此项被“候选”,此时用户只要按回车键,就表示认可这一选择,并进入此项功能操作。用户也可以通过“←”、或“→”键改变候选项目,或者直接输入主菜单功能项目名的第一个字母(一般为彩色大写)来选择某一功能而不必顾及当前光条罩住的是哪个选项。
Turbo Pascal采用了多窗口技术和多级菜单驱动方式。当选中某一功能项目时,系统即刻给出二级菜单(Edit除外),类似地,若选中二级菜单的某一项,则又出现三级菜单(若存在的话)。在多级菜单选择中,可以通过按ESC键逐级返回上级菜单。
下面对几个常用的主菜单功能项作一简单介绍。
1. File文件菜单
File菜单主要用于文件管理或操作方式的选择。当选择此项后,进入下一级菜单,它
共有九个选项,如图-2所示:
图-2 File菜单子项目
(1)Load:装入文件。从磁盘读一个文件并装入到编辑器中。选择Load功能时,系统将提示装入的文件名,此时用户可以键入完整的文件名,也可以使用DOS的文件通配符(*或?)确定一组文件后再选择。
(2)Pick:挑选文件。编译系统可以记忆最多不超过8个刚编辑的源文件,当需要编辑其中的某一文件时,可以从中挑选,而不必再从磁盘中调出。
(3)New:更新文件。清除编辑窗口中的文件,准备输入新的源程序文件(其文件名自动设置为NONAME.PAS)。
(4)Save:存储文件。按照当前的文件路径和文件名将源程序文件存盘;也可以用F2功能键直接调用Save功能。
(5)Write to:写文件。选择此功能,可以将编辑源文件按照用户指定的路径和名称存入盘中。
(6)Directory:目录选择。列出用户源程序文件存放的目录,供用户挑选编辑。
(7)Change dir:改换目录。与DOS命令CD相同,用来重新指定当前驱动器或目录。
(8)Os Shell:进入操作系统界面。将Turbo Pascal暂时挂起(但仍驻留内存)、清屏幕、处于DOS控制状态,此时可以输入执行DOS命令。需要注意的是:退出DOS回到Turbo Pascal编辑状态,必须使用Exit命令。
(9)Quit:退出系统。退出Turbo Pascal集成环境。选择此功能,也可以使用快捷键Alt-X。
2. Edit编辑菜单
选择Edit即进入编辑方式。此时在编辑窗口可见闪动的光标,在编辑窗口的顶部是一
个状态行,它标明当前光标所处的行列位置、插入或覆盖状态以及正在编辑的源文件名。
3.Run运行菜单
Run菜单,主要用于选择程序的运行方式。选择此功能后,出现如图-3的子菜单:
图-3 Run菜单子项目
Run菜单有六个选项:
(1)Run:运行程序。选择Run(也可以在编辑状态键入Ctrl-F9组合键)后,系统即开始编译源程序,若发现有错误,则提示错误信息,如图-4所示。
图-4 错误信息显示样式
若没有错误,则运行编译后的目标程序并在用户屏幕上显示所得的结果。
(2)Program Reset:程序复位。即将程序指针指到程序的开始位置,而不管当前程序执行(使用单步或跟踪方式,或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因出现错误而停止)到哪一条语句。
(3)Go to Coursor:设置程序执行的暂停位置。在调试程序时,当需要程序执行到某一行语句时,可以先将光标移到此行,然后选择此功能,即可达到目的。
(4)Trace into:跟踪运行方式。选择此方式,Turbo Pascal将以一次(选一次此方式或按一下F7键)一行的方式执行用户程序。当遇到函数或过程调用时,则“追踪”到此函数或过程体中去,仍以一次一行的方式执行。
(5)Step Over:步进方式。选择此方式时,Turbo Pascal将以一次(选一次此方式或按一下F8键)一行的方式执行用户程序。但当遇到函数或过程调用时,并不“追踪”到此函数或过程体中去,而是一步“越过”。
(6)User Screen:展示用户屏幕内容。程序输出的结果都显示在“用户屏幕”上,而程序运行结束,系统仍将控制转到编辑窗口。所以用户要想查看程序运行结果,必须选择此选项或者按Alt-F5组合键(看完后按任意键返回编辑状态)。
4.Compile编译菜单
选择Compile菜单,系统提供七项编译选择方式,如图-5所示。
(1)Compile:编译源程序。选择Compile后,系统将编译编辑窗口中的源程序,并产生可执行文件存于内存或磁盘中。若发现错误,将显示出错信息(如图-4所示)。
(2)Make:编译若干源程序。选择此功能,可编译指定的主文件以及主文件所用到的单元。此功能可用F9键直接调用。
图-5 Compile菜单子项目
(3)Build:重新编译主文件和主文件用到的所有单元。
(4)Destination:指定可执行程序的存放位置。此选项的值可在Memory(内存)和Disk(磁盘)之间通过按回车键进行切换。
(5)Find error:寻找错误。
(6)Primary file:指定主文件。
(7)Get info:获取当前编译的有关信息。
5.Options选择菜单
利用Options菜单功能可以对编译及编程环境的许多特性进行设置或控制。它包
括七项选择,如图-6所示。
图-6 Options菜单子项目
(1)Compiler::此选择用以设置或改变Turbo Pascal 编译程序的工作方式。例如设定是(ON状态)否(OFF状态)进行数据范围检查、堆栈溢出检查、输入数据检查等。
(2) Linker:此选项用以决定是否需要产生连接信息的有关文件(例如文件位置、大小、名称等信息)。
(3)Environment:此选项用以设置用户开发环境。
(4)Directions:此选项给用户提供寻找各种文件的目录路径。
(5)Parameters:选择此功能可以在内存存放一个命令行。当程序在IDE中运行时,Turbo Pascal会把命令行传给程序,如同在DOS下键入此命令行一样。
(6)Save options:利用此功能可以将选择配置存放在磁盘中。
(7)Retrieve options:利用此功能可以读出一个选择配置文件并且设置Compile和Environment选项。
6.Debug 调试菜单
Debug菜单含有测试程序错误时所需要的功能,如图-7所示。通过这个菜单可以计算含有变量的表达式(Evaluate),可以跟踪过程和函数调用的执行步骤(Call stack)等。
7.Break/Watch 中断/监视菜单
Break/Watch 中断/监视菜单有七个选项,如图-8所示。利用Break/Watch菜单功能可以在Watch窗口中增加、删除、编辑程序变量,监视运行过程中的变量值;可以设置、清除断点,控制程序运行。
图-7 Debug菜单子项目
图-8 Break/Watch 菜单子项目
8.主菜单热键(Hot keys)
在集成环境中的屏幕底行显示有七个功能键(亦称为“热键”)F1、F5、F6、F7、F8、F9和F10(如上各图)。Turbo Pascal也支持其他功能键,但作用最重要的是这七个功能键。它们的作用是:
(1)F1-Help: F1键用来调用求助功能,它打开Help窗口,并显示有关求助信息。
(2)F5-Zoom: F5键用来设置或消除(切换)监视窗口。
(3)F6-Switch: 用F6键可使操作在编辑和监视窗口中切换。
(4)F7-Trace:F7键的作用与菜单Run、Trace into功能相同。
(5)F8-Step:F8键的作用与菜单Run/Step Over功能相同。
(6)F10-Menu:激活主菜单。它实际上是一个切换键,在选择主菜单与选择编辑状态两者之间进行切换。
1.4上机实验过程
在Turbo Pascal集成环境中运行Turbo Pascal程序,一般按照下述图-9步骤进行:
有
无
有
无
图-9 上机操作步骤
1.5 常用操作方法
上面介绍了系统界面以及主要的菜单选项功能。根据上机实验的基本要求,现将经常用到的上机操作方法归纳如下:
1. 从键盘上输入和修改源程序
输入源程序是在编辑状态下完成的。
如果是启动后第一次输入程序,则选择主菜单“Edit”进入到编辑窗口;否则按“F10”
键,进入“File”菜单选“New”选项;如果想清除编辑窗口中已有的程序而要输入新的不同的程序,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操作(此时系统将提示是否要存储已有的程序);也可以将已有程序(用Ctrl-Y复合键逐行清除,或其它方法)清除干净之后再输入新的程序;还可以将原有的程序做成“注释”(即将它们用花括号“{”和“}”括起来),在注释之外输入新的程序。
如果程序含有错误,可以使用表-1中所示的编辑键或编辑命令进行编辑修改。修改的位置是由光标指示的,所以在需要修改时,先必须将光标移到相应的位置,然后再进行修改。
表-1 Turbo Pascal 的编辑(键或)命令
分类 命 令 功 能 命 令 功 能
←键 左移一个字符 Ctrl-A 左移一词
移 →键 右移一个字符 Ctrl-F 右移一词
↑键 上移一行 Ctrl-QR 移到文件开始
动 ↓键 下移一行 Ctrl-QC 移到文件结尾
Ctrl-QE 移到本窗口开始 Home键 移到行首
光 Ctrl-Qx 移到本窗口底部 End键 移到行末
Ctrl-QP 移到上次光标位置处 Ctrl-W 向上滚动
标 Page Up键 向前移一页 Ctrl-Z 向下滚动
Page Down键 向后移一页 Ctrl-QB 移到块首
Ctrl-QK 移到块尾
插 Insert键 Insert On/Off切换 Ctrl-Y 删除光标所在行
删 Del键 删除光标所指字符 Ctrl-T 删除光标左边一词
操 Backspace键 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 Ctrl-QY 从光标处删除到行尾
作 Ctrl-N 在光标处插入一行
块 Ctrl-KB 定义块首 Ctrl-KH 显示/隐藏块标记
Ctrl-KK 定义块尾 Ctrl-KV 块移动
操 Ctrl-KT 标记单个词 Ctrl-KR 从磁盘读块
Ctrl-KC 块复制 Ctrl-KW 将块写入磁盘
作 Ctrl-KY 块删除
Ctrl-U 撤消正在进行的操作 Ctrl-KQ 文件不存盘退出
其 Ctrl-P 允许加入控制符 Ctrl-QF 查找
Ctrl-OI Indent On/Off Ctrl-QA 查找和替换
它 Ctrl-OT Tab模式On/Off Ctrl-QV 查找标记处
Ctrl-F1 联机帮助 Tab键 制表符
Ctrl-KD 文件存盘退出
注:Ctrl-KD,即先按住Ctrl键不放,再依次按K和D键,然后一起松开。其它组合键类似。
2.从磁盘中装入已有的源程序
如果已知源程序文件名,则选择File菜单的Load选项,并在提示框中输入此程序名;
如果不知道源程序文件名,甚至根本不知道是否有自己需要的程序,则选择File菜单的Directory选项,并在提示框中输入必要的文件目录或路径(还可以用DOS文件通配符“*”和“?”),然后在列出的文件中通过←、↑、→、↓移动光标进行选择。
3. 编译查错
源程序输入完毕,按键Alt-F9或选择菜单F10-Compile-Compile即可进行编译工作。如果在编译过程中未发现错误,则系统提示按任意键后返回到编辑状态;如果在编译过程中检查有错误,则系统提示出错信息(如图-4所示),光标停在发现错误的位置之后,亮条显示错误编号以及错误性质。此时用户可以按ESC键,清除亮条,进入编辑状态。经过分析问题、修改程序、纠正错误后,再进行编译,如此往复,直至改正所有语法错误为止。
4. 运行程序
运行程序有两种方式:(1)经过编译后再运行,(2)直接运行。采用直接运行方式,
实际上也是先进行编译、接着运行程序。按Ctrl-F9键,或者选择菜单F10-Run-Run即可进入运行工作,运行完毕,系统仍回到编辑状态。在运行过程中(或在运行前的编译过程中)若发现错误,同样需要在编辑状态下修改程序,修改完毕再运行。
5. 查看运行结果
程序运行的输出结果和键盘操作的内容都在用户屏幕页面上,而程序运行之后,控制
又自动返回到编辑画面(系统的屏幕页面),所以要查看运行结果,必须回到用户屏幕上才能达到目的。转到用户屏幕的方法也有两种:按快捷键Alt-F5或者利用菜单功能逐次选择F10-Run-User Screen。看完结果,按任意键即可返回编辑状态。
6. 保存源程序
初次输入源程序,系统自动给用户程序命名为“NONAME.PAS”,按F2键(或选择
菜单F10-File-Save),系统将源程序按照已有的文件名(若为NONAME,则提示输入文件名)存入当前目录。以后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源程序以另外的名字存入其它的目录,此时只须选择菜单F10-File-Write to,然后在提示框中输入自己的文件名即可。
7. 异常情况处理
异常情况主要是指程序运行后既不返回到编辑状态、又不受用户的任何控制的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是由于程序运行后处于“死循环”。这时可以按Ctrl-Break键,中断程序的执行,将控制返回到编辑状态。
8. 执行DOS命令
要想回到DOS状态、执行DOS命令,只要选择菜单F10-File-OS shell便可进入DOS
状态、输入并执行DOS命令。需要注意的是,执行DOS命令之后,必须用EXIT命令返回到Turbo Pascal系统,而不能再启动TURBO程序(即重复加载,造成内存不够的结果)。
9. 程序检查与调试
在上机运行程序时,可能会遇到错误,这些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语法错误、
逻辑错误和运行错误。
语法错误是指那些不符合PASCAL语言的语法规定的错误,例如“ELSE”前面出现了分号“;”、缺少“END”和“BEGIN”配对等,在程序编译时都能发现这些错误,它们都是属于“致命性的错误”,不改正它们就通不过编译。
逻辑错误一般是指算法设计错误或程序编写错误。对于这些错误,编译时根本发现不了,但是运行结果是不对的。例如把“+”写成了“*”,循环控制多了一次或少了一次,使用的变量没有初始化等。
运行错误一般是由数据不对引起的,此时既无语法错误又无逻辑错误,但是程序却不能正常运行或运行结果不对。例如键盘输入数据格式不符要求等。
如果语法上出现了错误,编译程序能通过显示错误信息来指出这些错误(参见本书附录二),但是对于某些逻辑错误和运行错误,系统却没有能力指出错误的性质和位置。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其它办法来查找并纠正这些错误。这就是程序检查和调试的任务。
程序检查可以采取静态检查和动态检查两种办法。所谓静态检查就是在纸面上进行检查,可以逐条语句地跟踪程序的运行情况,从而发现其中的错误。动态检查就是通过上机的办法检查错误。
对于较小规模的程序,采用如下动态检查方法之一可以检查出程序的执行次序:
(1)单步运行:每按一次F8键(Step over),系统执行一行(条)语句,遇有函数或过程调用则“一步跨越”过去。
(2)追踪运行:每按一次F7键(Trace into),系统执行一行(条)语句,遇有函数或过程调用则继续“追踪”到该函数或过程体中去执行程序。
(3)设置“断点”:先将光标移到预定位置,然后选择菜单 “Run”-“Go to cursor”,检查程序运行是否经过设置的“断点”处。
采用如下步骤可以检查程序运行的中间结果:
(1)选择”Break/watch”-“Add Watch”(或按Ctrl-F7键);
(2)在系统提示框中键入希望查看的变量名(可重复操作);
(3)采用“单步”或“追踪”或设置断点的方法运行程序;
此时可以观看到每个变量值的变化情况,根据这种值的变化可以分析和发现其中不正常的现象,再根据这种现象分析和查找错误的原因。
(4)检查完毕,再选择“Break/watch”-“Delete watch”清除监视窗口中的变量。
第二章 TURBO PASCAL上机实验安排
2.1 上机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上机实验的目的
上机实验是保证学好本课程的重要环节。不管学习哪一种程序设计语言,都不能满足于“看懂了”,而且还应该熟悉程序设计的全过程,即掌握从程序设计、编辑修改、独立上机运行到分析和调试程序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与技能,这是深化课堂知识、掌握真知、获取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上机实验的目的应该是:
(1) 加深对课堂讲授和书本内容的理解。每一种语言所用到的字符、“单词”、语句和程序在语法上都有一些规定和要求(即语法规则),这些规则只有通过多次上机实践才能熟练而牢固地掌握它们。
(2) 熟悉所用的计算机系统(包括语言编译系统)的使用方法。虽然各种计算机以及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系统各有所别,但是它们也都有许多相近的地方(例如操作界面、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等),只要掌握了一种计算机和一种语言编译系统的使用方法,那么在使用其它类似的计算机和语言编译系统的时候就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借鉴作用。
(3) 学会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仅要懂理论,还应该能实践;不仅要会设计程序,还应该会上机运行这些程序。在运行程序过程中,若发现了错误,不仅要会分析错误的性质,还应该会找出错误的真正位置以及纠正这种错误的办法。并且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调试程序的能力。
(4) 当然,上机实验也是为了运行并验证所设计的程序。但是相比起来,它不能作为主要的目的(尽管它常常被人当作主要目的)。
2. 对上机实验的要求
(1)按照实验室管理要求进入实验场所,并且保持安静、遵守纪律、维护卫生、保证安全。遵守职业道德,不准随便删除系统或他人的程序文件。
(2)上机前作好充分准备
上机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上机的效率。所以上机前应该复习与上机有关的书本内容,准备好上机的程序(编写好程序或读懂要上机的程序;切忌临机编写程序或输入自己不懂的程序),拟定好上机的步骤和方法,准备好运行程序时所需要的数据,充分估计上机时会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的办法,标注上有疑问的地方,带上书本和笔记。另外应自备一张3寸软盘。
(3)上机时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效率。发现问题时,首先要自己思考分析、努力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不要害怕困难或者过分地依赖指导老师或他人,因为这是锻炼和提高自己分析判断能力的最好机会。
(4)下机后认真总结经验,根据要求整理并书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①实验目的
②实验题目
③程序清单
④运行结果
⑤运行情况分析和经验总结。
2.2 实验内容(大纲)
实验一 熟悉计算机
(1)实验目的:了解和熟悉所用的计算机系统
(2)实验内容:熟悉微机的构成部件:主机箱、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器;知悉机箱面板上各种开关(电源开关、复位开关、硬盘机、软盘机和光驱等)的名称、作用和位置;识记键盘的键位;学会启动微机的基本方法。
(3)实验步骤:
①先“冷启动”微机:先接通显示器电源(按一下电源按钮),再接通主机电源(按一下主机箱上的电源按钮,相应的电源指示灯亮),即开始启动微机,这时可从显示器显示的信息内容上观看微机启动的过程。
②再“热启动”微机:在键盘上先按住Ctrl键不动,再依次按下Alt键和Del键,最后一起松开,这时亦可从显示信息上看到微机启动的过程。
③用“复位”的方法启动计算机(按一下主机箱面板上的Reset键,这时可看到与“冷启动”类似的过程;
④在Windows平台的桌面上选择菜单“开始”→“程序”→“MS-DOS” 进入DOS状态;再键入DOS命令“EXIT”返回Windows平台。
⑤在Windows平台的桌面上选择菜单“开始”→“程序”→“WORD” 进入编辑软件进行按键练习,熟悉打字区、“小键盘区”、功能键的键位,学会数字字符、大写字母、小写字母、各种符号的按键方法(先按下Shift键后再按1、2、3,…,即表示选择“上档”键字符!、@、#,…等),初步了解移动光标的功能键←、↑、→、↓等。
⑥学会退出系统、关闭计算机的方法。在各窗口选择“×”回到“桌面”,再选择“开始”→“关机”→“关闭系统”(选“是”),即完成了关机的过程,最后切断显示器电源(按一下电源开关),断开微机总电源即可。
(4)预习内容:教材第四章及有关书籍
实验二 DOS常用命令练习
(1)实验目的:初步掌握DOS的常用命令、作用及使用方法
(2) 实验内容:进一步熟悉开关机方法,进一步熟悉键盘使用,练习DOS的常用命令(DIR、COPY、RENAME、DEL、TYPE、DATE、TIME、CLS、MD、CD、RD等以及DOS通配符“*”和“?”)。
(3)实验步骤:(注意:除DIR命令外,每次使用其它命令后,都应用DIR命令验证该命令执行后的结果)
①使用带有DOS系统的软盘启动机器,或者从WINDOWS平台通过菜单选择“开始”→“程序”→“MS-DOS方式”进入DOS;
②键入列目录DIR、DIR/P、DIR/W、DIR/P/W等命令,体会各命令的区别与作用。
③键入命令“DIR A:”查看A盘上是否经过格式化。若没有经过格式化,则按照下述步骤进行格式化:左键双击“我的电脑”,在弹出菜单中左键单击“3.5软盘A”,接着单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格式化”并确认即可。
④选择C盘的文件,使用复制命令“COPY <文件名> A:”将指定文件复制到A盘上。再使用同样的命令,并在指定的<文件名>中使用通配符“*”或“?”,了解复制命令以及通配符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⑤使用命令“COPY CON A:<文件名>”将键盘输入内容作为指定文件存入A盘(注意:键盘输入完毕,须按键Ctrl-Z或者F6并回车,表示CON文件结束)。使用显示文本文件的命令TYPE 显示从键盘输入的文本文件。
⑥在A盘上使用更换文件名的命令“REN <文件名1> <文件名2>”。
⑦使用命令“CLS”清除屏幕。
⑧在A 盘上使用删除文件命令“DEL <文件名>”,该命令可以引入通配符*和?。
⑨使用命令“DATE”和“TIME”并按照屏幕提示设置新的日期和时间。
⑩使用目录命令“MD <目录名>”建立新目录;
使用命令“CD 目录名”,进入新目录,可以在新目录下建立或复制文件;
使用“DEL *.*”删除新命令中的所有文件;
使用命令“CD..”回到上一级目录;
使用删除目录命令RD 目录名将新目录删去。
我们还可以熟悉其它DOS命令的作用和用法。
(4)预习内容:教材第四章及有关书籍
实验三 WINDOWS平台的操作方法
(1)实验目的:初步熟悉WINDOWS的操作环境,了解WINDOWS的最基本的(进入、退出、选择、列目录、文本编辑、运行程序等)使用方法。
(2)实验内容:从“外观”上熟悉WINDOWS的桌面、窗口、菜单;通过运行WORD等程序了解运行程序的操作方法;在桌面或“我的文档”上建立、移动、删除一个新文件夹;进入WORD等编辑程序熟悉文件编辑的基本方法和汉字输入方法;并且熟悉文件的建立、复制、粘贴、移动、删除、修改和存储等基本操作。
(3)实验步骤:
①按照实验一的方法进入WINDOWS,熟悉“桌面”上的“摆设”。
②选择菜单“开始”,了解“开始”菜单中的内容。
③用鼠标移过“开始”菜单中带有向左黑箭头的项目,查看该级联菜单中的选项。
④在桌面新建文件夹:在“桌面”空处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再选“文件夹”、键入文件夹名称并回车。
⑤在“开始”“程序”中双击“MicroSoft Word”(即运行Word程序),进入Word。
⑥选择“文件”中的“新建”,进入编辑窗口,并在编辑窗口中输入文字。
⑦利用编辑键进行编辑修改;并使用鼠标选择文字,练习“删除”、“剪切”、“复制”、“粘贴”操作。
⑧练习选择不同的字体、字号,或从“格式”中的“字体”设置不同的颜色等
⑨了解“视图”、“插入”、“工具”、“表格”等选项的功能。
⑩选择“文件”中的“保存”或“另存为”,保存所编辑的文本(在保存位置提示中可选择当前路径或刚建立在桌面上的那个文件夹);选择“文件”中的“关闭”、“退出”,退出Word,回到Windows。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用户还可以作其它的练习。
(4)预习内容:教材第四章及有关书籍
实验四 PASCAL语言程序设计初步
(1)实验目的:初步熟悉TURBO PASCAL的启动方法,初步了解集成开发环境的工作界面,初步熟悉主菜单的各个选项和选择方法,初步掌握运行用户源程序的操作过程(输入程序、编辑修改、编译运行、查看结果、返回编辑状态)以及保存文件、退出系统的操作方法。
(2)实验内容:在DOS平台上或在WINDOWS平台上启动TURBO程序,并通过一个简单的程序实例,熟悉TURBO PASCAL集成环境的基本使用方法(输入、修改、编译、运行、查看结果等)。
(3)实验步骤:
① 进入Turbo Pascal:
使用DOS平台则在DOS提示符下键入命令C:\>TURBO 或者A:\>TURBO并回车
使用WINDOWS平台则进入TURBO PASCAL有以下两种方法:
* 从桌面上选择“开始”→“程序”→“MS-DOS方式”菜单,进入“DOS方式”窗口,在此窗口使用前面提到的DOS命令,进入TURBO PASCAL环境。
* 通过“资源管理器”找到存放TURBO PASCAL系统的文件夹,再找到TURBO.EXE文件,然后双击此文件名,或单击此文件名后再击右键,选择弹出菜单中的“打开”。
系统启动后便进入TURBO PASCAL集成环境,屏幕上将显示如图_1的画面:
②进入编辑:在图-1所示的画面中键入回车,即清除版本提示,到选择主菜单状态,这时可以按字母“E”或选“File”→“New”即进入编辑窗口。
③输入源程序:PROGRAM EXAM(INPUT,OUTPUT);
VAR R,S:REAL;
BEGIN
WRITE(’ENTER R:’);
READLN(R);
S:=3.14159*R*R;
WRITELN(S)
END.
④运行程序:选择主菜单(按F10)→“Run”→“Run”,(或按Ctrl-F9组合键),系统开始编译,若无错误则运行该程序。程序执行第一条语句,在屏幕上显示’ENTER R:’,这时应该在键盘上输入数字(例如10)并回车,(否则程序一直等待,直到用户输入了数字并输入了回车为止。
⑤查看运行结果:选择主菜单(按F10)→“Run”→“User Screen”,或者按(Alt-F5组合键),可看到用户屏幕显示的结果:(输入10时则显示结果3.1415900000E+02) ,查看完毕按任意键又回到编辑窗口。
⑥再运行几次程序,但输入不同的数据,熟练操作过程。
⑦故意将程序改错,例如少写分号、错写保留字、变量不说明、END后面无句点等,再运行程序,看看系统编译出错的情况,熟悉处理错误方法。
⑧按F2键保存源程序,或选择主菜单(按F10)→“File”→“Save”。再选择“Write to(另存为)”,在提示框中键入“A:<文件名>”将程序写入A盘。仿照此法可以将文件用任何名称写入其它任何路径。
⑨写入磁盘后选主菜单→“File”→“New”清除程序;再选主菜单→“File”→“Load”重新装入保存的程序,熟悉编辑已有文件的操作方法。
⑩用类似的方法编辑运行自己设计的其它程序。
(4)预习内容:教材第五章和本部分的前面内容
实验五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1)实验目的:通过上机实践和验证,掌握赋值语句的使用要求和方法,掌握表达式的求值规则,掌握输入语句的设计和键盘输入动作的配合方法,掌握输出格式的一般控制方法。进一步熟悉集成操作环境的使用方法。
(2)实验内容:通过一个含有多种类型变量的简单程序,验证和了解在赋值语句中对变量与表达式的类型的要求;通过不同形式的输入语句,了解输入语句和键盘协同动作的重要性;通过在输入语句中设置不同的变量,了解读语句的执行过程;通过预定义和自定义输出格式语句了解输出格式控制的方法和作用。
(3)实验步骤:
① 输入如下简单实验程序
PROGRAM EXAM(INPUT,OUTPUT);
VAR
M,N:INTEGER;
X,Y:REAL;
C1,C2:CHAR;
B1,B2:BOOLEAN;
BEGIN
M:=100;
X:=200;
N:=X+300;
Y:=SUCC(X);
C1:=‘A’;
C2:=‘1234’;
B1:=2>9;
B2:=’ABCD’=’EFGH’;
WRITELN(M,N,X,Y,C1,C2,B1,B2);
END.
思考:运行上述程序为什么会出现错误?错在哪?改正以后再运行,输出结果满意吗?怎样才能使输出形式更加满意?
在把上面的赋值语句改为读语句,看看怎样才能给M、N、X、Y、C1、C2读入100、200、300、400、A、B?
能给B1、B2读入TRUE和FALSE吗?为什么?试试看。
②使用课本中的实例,再试试,总结一下为了达到输入某种数据的目的,读语句和键盘输入动作应该如何配合?
③自己设计课本第80页的第2、3、5题。
(4)预习内容:教材第六章
实验六 控制结构程序设计
(1)实验目的:通过上机实践,明确复合语句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熟悉条件语句、情况语句和各种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与应用范围;知悉循环初始条件设置、严格循环控制、循环体中修改控制变量的重要性;知悉多重循环程序的设计要领;了解造成“死循环”的条件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2)实验内容:IF…THEN语句;IF…THEN…ELSE…语句;CASE…OF…END语句;WHILE…DO…语句;REPEAT…UNTIL…语句;FOR…TO/DOWNTO…DO…语句。使用教材实例和习题上机练习。
(3)实验步骤:
首先,依次对各种语句进行如下工作:使用教材上的实例,然后适当修改某些语句(如取消复合语句的“BEGIN”和“END”,在CASE语句的选择器中使用非有序类型,在循环语句中忽视初始化、取消控制变量修改的语句、去掉复合语句的“BEGIN”和 “END”等),观察它们的运行情况与结果,分析这些结果产生的原因,证实这些语句的语法要求。
然后,选择一道包含循环过程的例题使用GOTO语句来实现,从中熟悉GOTO语句的使用方法。
最后,自行设计教材习题七的第1、4、6、10、13题。
(4)预习内容:教材第七章
实验七 函数与过程
(1)实验目的:掌握函数和过程的说明与引用方法;掌握在函数或过程的调用时,参数传递的过程、形式与方法;熟悉全程量与局部量、数值参数和变量参数的识别和使用方法,学会阅读递归程序和设计简单的递归程序。
(2)实验内容:函数的说明与引用,过程的说明与引用,过程的嵌套和标识符的作用域,值参数和变量参数,递归函数与过程的设计和调用。
(3)实验步骤:
首先,使用书中实例,进行函数说明和引用、过程说明和引用;过程嵌套中的全程量与局部量(同名和不同名);过程嵌套中的数值参数和变量参数(同名和不同名);递归函数及其引用。
然后,自行设计教材习题八的3、11、13、14题。
注意:在上机调试时,建议使用变量监视(watch)和追踪(F7)功能,实地体会参数传递和函数或过程的执行情况。
(4)预习内容:教材第八章
实验八 枚举与子界类型
(1)实验目的:通过实例,掌握类型定义的方法;了解枚举类型的间接输入输出方法;熟悉子界类型的基本应用方法。
(2)实验内容:类型定义,枚举类型和子界类型的应用。
(3)实验步骤:利用教材的实例进行上机练习,了解枚举类型的输入输出方法;熟悉子界类型的应用,并在子界变量说明前加入编译开关“{$R+}”,再观察运行过程中的“越界”指示。
(4)预习内容:教材第九章
实验九 数组类型
(1)实验目的:熟悉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应用,熟练掌握基本的排序方法,初步掌握字符串类型的应用。
(2)实验内容: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和字符串类型
(3)实验步骤:
首先使用教材中的实例,学会一维数组的定义方法与介绍的几种排序方法(思考:如何改变排序方向);通过“杨辉三角形”例熟悉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循环控制方法;通过字符串排序例了解字符串型数据的定义和应用。
然后自行设计习题十的第3、7、12、13题进行上机练习。
(4)预习内容:教材第十章
实验十 集合类型
(1)实验目的:熟悉集合类型的定义和表示,掌握集合的运算、建立和输入输出方法,知悉集合的内部表示及其对基类型的限制,初步了解集合的应用。
(2)实验内容:建立和输入集合,进行集合的运算,将集合的元素输出。
(3)实验步骤:
首先定义一个整数集合,并且从键盘逐个输入集合的元素(超出范围即停止),最后输出该集合。
运行教材中的例题。
自行设计习题十一的第3、5、6题。
(4)预习内容:教材第十一章
实验十一 记录类型
(1)实验目的:熟悉记录类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初步掌握记录及记录数组的使用方法和一般的应用。
(2)实验内容和步骤:用教材中的例题进行练习。
(3)预习内容:教材第十二章
实验十二 文件类型
(1)实验目的:熟悉文件类型的定义表示,掌握文件的读写、建立复制和修改等操作方法,初步了解文本文件的特点和应用。
(2)实验内容:建立文件、读写和复制文件、修改文件,建立文本文件。
(3)实验步骤:建立(写)一个整数文件;读此文件并将文件分量送屏幕显示;将此文件中的偶数复制成另一个文件;建立一个文本文件并用TYPE命令显示此文件的内容。
(4)预习内容:教材第十三章
实验十三 指针类型
(1)实验目的:熟悉指针类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了解指针在动态存储分配(建立单链表等)中的作用,了解单链表(及其特例—堆栈和队列)的建立、插入、删除、查询和遍历算法。
(2)实验内容和步骤:建立一个(堆栈、队列)单链表,遍历此单链表,在表中插入、删除一个结点,在表中查询某一结点。
(3) 预习内容:教材第十四章
实验十四 程序开发技术
(1)实验目的:作为课程设计的内容,了解程序开发的一般方法,了解TURBO PASCAL单元的使用,了解字符方式和图形方式的设置与应用,了解画图的基本方法和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
(2)实验内容和步骤:按照教材的实例进行练习。
(3)预习内容:教材第十五章